「在世界的久遠歷史當中,僅有少數世代被賦予在極度險境中,去捍衛自由的角色,我不會逃避這個責任,我歡迎它!」這是一九六一年以四十三歲入主白宮的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就職演說內容。

世代接力 推動台灣民主發展

在一九六三年甘迺迪被暗殺前的兩年多任期當中,美國經歷了柏林圍牆的興建、古巴危機的爆發、美蘇太空的爭霸、越南戰爭的升高等,雖然甘迺迪總統在處理這些挑戰時未必成功或者完美,但他勇於面對與承擔責任的決心與智慧,讓他經常在美國最偉大總統的民調當中,名列前茅。

帶領英國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首相邱吉爾,曾有一句名言: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是的,不論是單獨的個人或者是一群人民,只有勇於面對並承擔其被給予的時代責任,才能為國家與社會創造生存與進步的動力。

貫穿人類社會演進,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的挑戰與使命,尤其是最具關鍵的青壯世代。回顧台灣歷史,戰後初期的青壯世代承擔重建家園廢墟的任務,隨後則是扮演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力,而歷史的接續發展,讓一九九○年代的青壯世代成為推動台灣民主發展的領航力量。

這不是世代交替,而是世代接力,沒有前一世代的努力,就沒有下一個世代的成就。如同美國前總統雷根所說的:每個世代都能比前一個世代走得更遠,因為他們站在 前一個世代的肩膀上,所以有機會瞭望得更遠、知道得更多。因此,不同世代之間的關係,並非一個競爭的關係,而是社會與國家進步的分工角色與階段任務。

但世代接力與田徑場上的接力賽不同。在接力賽中的每一棒跑者,都有著明確的接棒次序與跑步距離,時間一到、任務完成,就必須把棒子交出去。但在世代接力的過程當中,不斷變動的社會環境與時空背景,有可能讓某個世代延後交棒或者提前接棒。

面對挑戰 認清台灣當前危機

細究歷史,一個世代之所以不用交棒或者能夠提前接棒,並不是時間的必然或者年紀的問題,關鍵在於能否清楚掌握其面對的時代責任,更重要的是有無承擔那巨大責任的能力。甘迺迪在四十三歲當上美國總統,雷根則是以七十高齡入主白宮,但這兩人都是美國人民心中最受歡迎的總統。

所以,在談「世代責任」之前,必須先談「時代責任」與「時代挑戰」,也就是所有世代身處的共同時代,到底面對哪些共同的機會與挑戰?而哪一個世代又擁有最佳 的能力去掌握機會與因應挑戰?就如同解決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努力,不是特定的「世代責任」,而是地球上所有人不分年齡、膚色、性別的共同「時代責任」。

從二○○九年十月開始,前資政辜寬敏先生跟搶救台灣行動聯盟的團隊,計畫走遍全國三百一十九個鄉鎮,利用每個週末展開巡迴演講活動,目前已經走到第一百廿三 場。讓人感動與敬佩的是,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辜先生,幾乎是風塵僕僕地全勤出席。對於這位長者而言,絕對有資格可以在家含飴弄孫,大可把責任全部交給年輕 的世代,無須讓自己的年邁身軀承受如此的舟車勞頓。但他願意接受這個挑戰的理由很簡單,他沒有忘記這個時代所有台灣人的共同責任。

很清楚地,回顧馬英九上台後的種種施政作為,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時代挑戰。在內部,馬政府推動傾中政策的一意孤行,讓台灣陷入被迫統一危機當中;執政者向財團 靠攏的財經政策,讓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愈益惡化、社會階級流動更加困難;而威權統治的惡行再現,更讓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全面倒退。在外部,不論是全球化 的發展、區域整合的深化與中國霸權的崛起,都對台灣生存與發展,帶來嚴肅的衝擊與挑戰。

時代責任 不分世代共同承擔

這些都是所有台灣人民無法迴避的共同課題,而非哪個世代所必須單獨面對的挑戰。因此,不論是哪個世代,如果想要證明自己是可以接棒與承擔責任,就必須先展現自己最能正確洞悉時代的挑戰,並擁有最堅定的決心與最強的能力去解決這些挑戰。

在台灣面臨重大危機與挑戰的這個時刻,我們應該鼓勵並要求不同世代的領導人,提出他們的願景、論述他們的主張並展現他們的能力,最後交由人民來決定,誰才是 有資格引領台灣往前邁進的關鍵世代。但更重要的是,當前台灣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絕不是把責任交給哪個世代就可以迎刃而解,因為這是所有世代都必須共同承 擔的時代責任。(作者羅致政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原文刊登於2011年3月20日《自由時報》「星期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